最近,4万元一盏的“中华灯”出现在广州的大街上,此灯是否价贵耗能,旧灯是否还可以使用?社情民意似乎存在较大争议。
其实,从目前报道的情况来看,争议的焦点在于是否太贵、是否太暗、应不应该上街前未征求民意。而在我看来,“中华灯”上街存在两个问题:一是是否必须替换原有的灯,新灯是否比旧灯更节省;二是程序上是否得到严格的审批以及纳税人的监督。对于前者,争议比较大,有的说更亮,有的说更暗;有的说耗能更多,不符合低碳经济要求,有的说旧灯用了十年该换了。这个问题,我认为不仅通过市民目测,而且可以通过专家比较就清楚了。中华灯维修只要旧灯过时不换就可能影响照明,那么就应该换;否则只是为了美观,那么换的必要性就要打折扣。对于后者,估计比较统一的认识是换灯没有经过必要的程序,没有听取民众的意见。按照原先的做法,此事也没有必要一定征求民众意见,但现在不同了,民众要求有知情权,并要求对纳税人的钱的开支有清楚的说明。这样一来,征求意见的要求更为受到关注。
透过这些争议及政府相关部门的回应,我们可以看到,政府部门在一些项目上马前后如何与民众沟通仍存在问题。政府有些决策即使没有征求民意也可能是对的,或是的,但决策者忽略了民众知情权的重要性。有时程序比实质更重要,因此,即使好的决策经过一些必要的程序,征求民意,既可完善决策,杜绝后患,也可通过一定的程序发挥决策的宣传作用。显然,征求意见的程序是不能简单地免除,就如番禺垃圾处理项目缺乏征求意见的程序结果不理想。
这件事反映出政应该更加科学、更加透明,尤其是要让民众可以监督。加强政府各项开支的预算管理是十分必要的,不要借口民众看不懂,或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看不懂,起码公开以后总是有专家看得明白的;政府官员要有责任心,要有执政为民的意识,要有政务公开的观念,要有主动接受监督的度量,这样才能将民众的争议提前化解,变被动为主动。因此,政府预算那些在人大常委会公开,那些在市“两会”期间公开,那些对人大专业委员会公开,那些对民众公开,都应该有一定的规范。广州应该在改革人大监督政府预算体制方面先行一步,让政府受到的监督和约束更多一些,这样,民众才会更加满意一些。
近来,低碳、节能几乎成为一种共识,政府也在提倡。中华灯厂家实际上,低碳节能减排是绿色概念,要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全面落实,不能停留在口号上。只要是政府预算开支要更多地体现低碳概念,只要政府率先垂范,低碳经济发展的理念才能全面推广。因此,政府要自觉地在各项工作中贯彻执行低碳发展要求。否则,只能说是不负责任的发展理念在作祟,要不是就有利益输出、暗箱操作在作怪。